看似不多的份量,卻是真材實料,除了魷魚外,還有香菇、竹筍絲、蝦仁及肉炸酥等,
高湯是用大骨熬燉好幾個小時,將骨髓的香醇原汁逼出來後,再加入各式調味料和魷魚、香菇、竹筍絲、蝦仁一起熬煮而成,所以口感挺滑順鮮甜的,但是湯頭真的偏甜,所以此時加上一匙特製辣醬,會讓湯頭更順口不膩。
桌上會有一大盤油炸渣(這是肉炸酥,油炸後剩下的油炸渣),加入湯中,酥脆的油炸渣會讓湯頭增添口感,至少曹小明就對油炸渣讚不絕口。
而厚實的魷魚片和肉羹也都相當新鮮彈牙有嚼勁,不過傳說中的肉炸酥,雖然泡在湯汁中,依然酥酥脆脆,但是有些肉炸酥稍嫌過硬,對於牙齒不好的我而言,咬得很辛苦。
不過當下正是驕陽放肆狂熱時,在騎樓下揮汗喝熱騰騰的湯汁,真的挺辛苦的。
吃完龍山魷魚肉羹,雖然汗如雨下,但是好吃不倦的我們,還是走到附近的龍山麵線糊,準備繼續大快朵頤一頓,
龍山麵線糊在鹿港街頭似乎隨處可見(連曹小明都訥悶的說~鹿港街頭巷尾的小吃怎麼這麼多叫龍山,龍山麵線糊、龍山肉羹、龍山手工麻薯....等等),所以第一市場的龍山魷魚肉羹於去年改名為蚯蚓龍山麵線糊,蚯蚓是老闆的外號!!
麵線糊是鹿港的招牌小吃之一,可能因為鹿港風大,因此老鹿港人有曬麵線的傳統,麵線糊也變成代表性的地方風味,從鹿港不勝枚舉的麵線糊就可以看出端倪,據說麵線有求長壽之意。
麵線糊類似我們耳熟能詳的大腸蚵仔麵線,不過純手工的麵線,很柔很軟,粗細不一,挺有口感的,湯頭雖滑順但略顯平淡,但加了一匙貌不驚人的辣醬後,湯頭美味指數成倍數成長,
而肉羹是用特選黑豬後腿,順著紋路切塊並用中藥材與辛香料醃製而成,口感紮實有彈性。 .
一口加了辣椒的麵線糊一口肉羹,無辣不歡的我,相當過癮,但曹小明吃到汗如雨下,愛吃甜的鹿港人,竟然有這種辣勁十足的好物,揪感心ㄟ~
據說附近有另一家耳聞相傳的麵線糊老店-王罔麵線糊,但是因為我們的口袋名單還沒有解決,所以就等待下次再pk好了~
吃完麵線糊,馬不停蹄前往第一市場內,吃有水晶餃之王-蔡澤記,它隱身在傳統市場的角落,低調又不起眼,如果不是許多在地人在部落格瘋狂介紹,一般觀光客應該不會注意到它。
蔡澤記的扛棒上面高調寫著清光緒十年時就創立,傳承至今已三代了,
因為位子的真有限,因此稍等一會才入座,
綜合湯共有扁食燕、水晶餃、香菇丸、水丸、蒸丸(不過我似乎沒有看到香菇丸ㄋ~),
一上桌看到白色的湯頭,讓我第一眼就想到四神湯,喝上一口,是口味偏淡的大骨湯。
蒸丸,顧名思義這丸子是用蒸的,口感相當紮實有彈性,水丸和蒸丸外型雷同,口感相似,用水煮的,但內部包了荸薺,所以Q彈中有多了一份清脆。
而招牌的水晶餃,就真的名不虛傳,晶瑩剔透的水晶餃皮,不會因為浸泡於湯頭而軟爛,還是一樣彈牙有嚼勁,吃得出純手工揉搓的軔性,這應該是我吃過的水晶餃皮中,數一數二好吃的,而用上等赤肉再以獨特香料醃製的內餡,香氣濃郁,但是還是有點偏甜。
但整體而言,蔡澤記算是一間相當有特色的店,雖然湯頭不是我們的菜,但是丸類和水晶餃真的不錯。尤其是水晶餃皮讓我念念不忘。
離開蔡澤記,原先想來個尋幽訪勝之旅,但一轉角就看到嚇嚇有名的楊記肉圓芋丸,所以再接再勵,
肉圓外皮,薄而Q軟帶勁、內餡相當飽實,上頭除了淋上老闆特製的醬油膏外,還淋上一層甜甜的白色米醬(似乎中南部人特別偏好這種白色甜醬),整體而言,肉圓還算爽口不油膩,但不令人驚豔。
芋丸-將芋頭削皮剉籤之後,跟蕃薯粉混和在一起捏成拳頭般的丸子,並在裡頭塞入醃漬的肉餡,再一起蒸煮,上桌前淋上特製醬料,芋頭鬆軟,再佐以肉餡一起入口,挺特別的口感,而且鬆軟的芋仔絲小小滿足芋頭控的慾望,芋丸也是鹿港隨處可見的小吃之一,口味大同小異。
一連吃了好幾攤小吃後~我們決定開始鹿港古蹟散策~順便讓肚皮休息一下~
- Aug 18 Wed 2010 00:00
鹿港小吃‧龍山魷魚肉羹+蚯蚓龍山麵線糊+蔡澤記+楊記肉丸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